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廊坊 > 下设单位 > 正文

廊坊一初中生春节发微信红包3000多元

发布日期:2016/4/8 15:32:11 浏览:527

初中生用手机微信发红包,春节假期期间共发出了3000余元。2月17日,家住馨视界小区的耿女士无意翻看儿子手机时,看到了这一幕,十分震惊。如今微信抢红包不仅是大人抢得开心,不少仍在上学的00后,也成为抢红包的新晋主力,且出手明显比成年人阔绰,每次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专家认为,中小学生热衷于抢红包令人忧。

现象:初中生出手就是百元红包

耿女士的儿子晨晨,现在廊坊市第七中学上初三。为方便和孩子联系,2015年9月份,耿女士给晨晨买了一部手机,并给他下载了微信软件。

17日晚上,耿女士家家庭聚会,晨晨将手机放在了客厅。耿女士听到晨晨的手机一直响,随手便点了进去,没想到入眼便是一个红包微信群。她发现,该群里有30多人,都是晨晨的同学。群中不断有人发出红包,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抢到最多红包的“手气最佳”者接力继续。

事后耿女士了解到,这个群中没有家长或老师,全是同班同学,春节期间每晚都会发红包。“我查看了记录,晨晨的微信红包发的真是不少,最小的红包50块钱,最大的能到300多块钱。”耿女士说,她算了一下,短短春节这几天,晨晨就已经发出了3000余元的红包。

成人发红包也就几元,儿子发红包的数额,很让耿女士震惊。同时,也让耿女士产生了疑问,手机微信红包的钱从哪儿来?晨晨告诉记者,有的同学家长用手机绑定了银行卡,他需要充值微信红包时,可以用零用钱与同学兑换,让同学帮忙充值,也有一部分是自己抢来积攒的。“晨晨有一个专门用来存压岁钱的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自己就悄悄地把银行卡和微信绑在了一起。”耿女士说。

家长:有的担忧有的不以为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中小学生热衷于微信抢红包的行为,并非个别现象。有的孩子放假期间一天到晚手机不离身,随时准备抢红包;有的孩子盲目大量下载所谓的抢红包神器,反而可能对手机账号带来安全隐患。对此,有家长十分担心,也有家长不以为然。

“孩子在中学阶段,应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这很重要。”市民高先生说,他儿子正在读初一,受周围环境影响,也提出过想要参与同学间发红包,但都被高先生拒绝。他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如果产生“抢红包来钱比较快”的想法,会破坏孩子勤奋努力的行为习惯。

“孩子们就是觉得好玩,没必要把这件事看得这么严重。”张女士的女儿正读小学五年级,参与发红包已有一年多,金额均在2元以内,积攒了近200多元。她表示,微信抢红包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娱乐成分居多,孩子们的模仿能力较强,只是“照葫芦画瓢”,从中也能学会理财。

孩子在市第十小学上六年级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儿子主动提出,希望能用发红包的形式获得压岁钱。于是王女士陆续发给了儿子400多元,并叮嘱不能够乱花钱。“孩子说,他们同学间现在也都流行建个群抢红包,钱不多就是好玩儿,看谁手气好。这笔钱就是他拿来发红包的。”王女士说,虽然她观察过,这些孩子发的红包数额不大,但孩子学大人发红包、抢红包,总觉得有点变味。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采访中,记者联系上了市第二中学教师崔徳举,他表示,如今不少中小学生中,都有了自己的手机和微信号。但从学校层面来说,还是应避免孩子过早与手机接触。一旦因为抢红包等活动沉迷于手机中,不仅会对学业分心,对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例如视力等都会造成一定程度损伤。且过度抢红包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让孩子产生不劳而获的影响,从中获得的过多微信红包数额,也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宁凌昀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首先就要起到榜样作用。如果像有的家长一样,一天到晚手机不离手,抢到红包就欢呼雀跃,无形中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令他们去模仿。恰当的做法,是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这些行为,同时不能一味迁就他们,要智能手机就给智能手机,要微信红包就给微信红包,应该把他们从手机的世界里引导到户外活动中去。

此外,宁凌昀表示,一个春节过去,无论是传统的压岁钱红包还是微信红包,孩子们都收获不少。通常来说,家长对这些红包常见的处理办法,不是收到自己手里,就是放任孩子自己去处理。其实都存在弊端,或会令孩子对家长产生抵触心理,或让孩子难以养成好的理财习惯。“从我自身来说,每年的压岁钱我都是交给孩子自己处理,他们大多数时间会用压岁钱交学费或者买一些学习用品。”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