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廊坊 > 下设单位 > 正文

孙家栋等四院士被聘为廊坊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

发布日期:2016/8/4 9:36:35 浏览:461

“互联网 天基信息应用”高峰对话会议现场。日报记者卢锋摄

本报讯(记者张琳刘飞)5月18日下午,“互联网 天基信息应用”高峰对话会议在我市举行。副省长张杰辉、市政协主席郑广富出席会议并致辞,副市长王曦出席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被聘请为廊坊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张杰辉向四位院士颁发了科技顾问证书;李德仁作了题为《遥感大数据及其应用》的主题演讲;赵文津作了题为《发挥遥感技术优势,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的主题演讲,童庆禧作了题为《遥感小卫星发展及其应用》的主题演讲。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文、中国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苗前军、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高分子应用中心主任余涛分别就国产民用陆地观测卫星的发展应用及展望、北斗百城百联百用推广模式、中国遥感应用与产业发展分析进行了经验交流。

张杰辉代表省政府对与会专家学者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实施“互联网 ”战略,推动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着眼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着力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加快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浪潮云计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发展,新产业、新常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

张杰辉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充分利用本次高峰对话这一平台,加强交流合作,贡献真知灼见,携手推进“互联网 天基信息应用”加快发展,“河北愿与大家共享发展新机遇,创造良好环境,搭建合作平台,积极推动天基信息应用产业化发展,共同开创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美好未来。”

郑广富在致辞中说,在今后的布局中,廊坊明确提出要依托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实施“互联网 天基信息应用”工程,大力发展空间信息产业,建设航天遥感技术民用化示范市的目标。本次高峰对话为廊坊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希望各位嘉宾为廊坊空间信息产业、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推进“互联网 天基信息应用”工程在廊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

发挥遥感技术优势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

5月18日下午,在“互联网 天基信息应用”高峰对话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作了题为《发挥遥感技术优势,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的主题演讲。赵文津从遥感技术的背景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赵文津指出,京津冀三地是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过去按行政区划搞建设三地分头进行,考虑问题的范围受限,致使许多工作安排不尽合理。如今,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好好地利用这一机会。推动区域的建设与合理发展,需要有一个好的顶层设计,并长期坚持下去;而要制定好顶层设计就需要对整体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

据介绍,遥感技术(卫星、航空及无人机平台)是一项快速、全覆盖、多波段的探测技术,可以对国土,包括海域进行全覆盖的探测。赵文津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已开始重视发挥遥感技术的特长,进行国土调查与科技开发,并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具体应用包括北京航空遥感综合调查、京津唐国土遥感应用及河北遥感应用。

“这些国土遥感综合调查试点工作都是30年前进行的,那时人们在‘改天换地’的斗争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其结果是,许多地区被改造得今非昔比,许多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的数据也需要修订,能借此机会再一次开展国土国情调查是必要的,以利于规划今后的发展。”赵文津说。

针对遥感技术在以往应用中的经验和不足,赵文津强调,建立绿色或生态保障体系,要能顺乎自然,科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注意使生产力配置更加合理;主要城市功能定位,不止是成团成组,更应当大、中、小城镇功能配置合理。

赵文津指出,每个城镇都要有一个合理的具有特色的城市设计;渤海湾的建设有很大的特殊性,沿岸开发要考虑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问题,要慎重推进填海造地规模;在改造调整中要多关注当地老住户的情感问题;地区发展是一个长期任务,建议各地以立法形式给以保护。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遥感大数据需要深度挖掘应用

在5月18日召开的“互联网 天基信息应用”高峰对话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主题演讲中,从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遥感大数据及其特点、遥感大数据挖掘与应用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李德仁说,目前我国已建成数字中国基础框架,已有600多个城市初步建成数字城市基础框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天地图”成了数字中国和数字城市的载体。2009年,世界各国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可为人类生存繁衍、经济发展、社会交往和文化享受等诸多方面提供各种智能化的服务,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

基于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数据挖掘的目的是从中窥探和挖掘自然与社会的变化规律,人们的生活、行为及喜好,社会的潮流、思维和舆论趋向,推断市场对产品、服务甚至政策等各方面的反应。

李德仁表示,遥感传感器无处不在,地球空间信息的数据获取,将从空天地专用传感器扩展到物联网中上亿个无所不在的非专用传感器。智能手机和城市中的视频传感器都将大大提高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数据获取能力。目前,天上的卫星已超过1000个,地面移动测量系统和智能驾驶车上百万辆,人们手中的智能手机与智能手表有十亿多个。

遥感大数据挖掘主要应用在无控制全球测图、三维智慧城市、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灾害应急管理、人类社会活动分析、遥感强军及精准农业等方面。无所不在的遥感传感器将产生前所未有的遥感大数据;面对“数据海量、信息缺失、知识难觅”的局面,需要解决基于云计算的遥感数据智能处理和数据挖掘问题;遥感大数据应用面广、价值巨大,需要加大产业化力度,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

遥感小卫星发展是航天产业新趋势

在5月18日举行的“互联网 天基信息应用”高峰对话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就遥感小卫星的发展及其应用发表了主题演讲。

童庆禧说,根据应用目标和对象,航天遥感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军事观测系统、公益性系统和商业化对地观测系统。军事观测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为基础,其主要标志就是空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公益性系统对地球各圈层进行全面和不间的断观测与监测,以认识和了解地球系统和环境变化、服务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快、好、省”为标志的小卫星技术发展使得空间技术成本大为降低,为商业化的盈利目标提供了实现的可能,也使商业化对地观测系统得以发展。

童庆禧表示,微小卫星的发展是国际航天产业的一个新趋势,这种由政府支持、政策激励、资本介入、商业模式、企业运作的航天产业新业态,将为航天产业带来收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空间。

作为航天大国,我国的航天技术和卫星遥感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能力。在已有“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和“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国家计划的基础上,国家为推动卫星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可以预见,在微小卫星对地观测、空间网络通信等方面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以往完全靠国家和不讲效益的状况也将得到改变。

童庆禧指出,微小卫星由于其技术相对单一、风险较小、成本较低、研制周期较短,符合“快、好、省”的经济原则,特别有利于技术创新。它的发展,特别是在区域发展、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对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移动通信等方面的应用必将产生更高的效益,深化航天产业的发展,并更好地激励创新和与国际发展同步。

廊坊都市报)

《孙家栋等四院士被聘为廊坊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相关参考资料:
孙家栋、廊坊市、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廊坊市大城县新闻、廊坊市公安局长、廊坊市华强家用电器、廊坊市固安县京津冀、廊坊市永清县规划、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