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廊坊 > 下设单位 > 正文

上得了三尺讲台下得了田间地头

发布日期:2016/11/19 4:38:20 浏览:430

□通讯员刘建凤尹晓磊记者解丽达

聘任兼职教师104名,促进了教师团队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快速提高;依托教改试点专业建设及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打造出13个课程教学团队、36个专业教学团队;全院教授、副教授达到159人,占到了专任教师的36……短短几年时间,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软实力”迅速提升。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建强告诉笔者,立足教改的绩效考核,激活了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一池春水;外聘优秀教师,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学院教学水平上台阶打下了基础。

“双师”,指既获得教师系列职称资格,又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教学人员,在教学中能胜任理论讲授,又能指导学生实践。

引入竞争机制,开展绩效考核,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日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公布了第三批教师教学能力测评结果,143名参评教师中大部分评分结果均为优秀或良好,仅有3名教师为“合格”。

据学院教务处长韩学亮介绍,教师能力测评分为3个环节——教案、教师日志等教学资料的准备,说说课程设计,正式讲课,“每个环节都要过关。教务处聘请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和校外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给任课教师打分”。

商务管理系高铁教研室主任马艳妮说,目前都是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比如最近流行的‘微课’,10分钟时间内要用音频、视频、图片、文字、FLASH等手段展示一节课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多媒体的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加紧学习,“不学习就赶不上潮流。”

立足教改的三轮测评,让许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把心力投入到食用菌研究的城建工程系教授侯桂森,30年与蘑菇为伴,三尺讲台和田间地头浸润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把课堂搬到田间大棚,把学生带到食用菌基地,还指导学生成立食用菌兴趣小组,把专业实践和业余活动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边做边教、边学边做的新路。

侯桂森不仅在校内“手把手”教出一大批种蘑菇的能手,足迹更是遍及16个省(市、区)的1500多个村:免费开展技术培训5300多场次,培训农民17万人。他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工作者,获中国食用菌行业年度人物奖提名奖。

在教育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指导下,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专题研讨交流8次,邀请专家讲座6场,选派教师162人次外出培训,学习兄弟校、示范校教学经验,使全院教职工接触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

校内教师走出去,企业专家请进来,理论实践结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在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符合“双师型”教师标准的教师数量已达51.49。

动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张玉海,具有国家兽医师执业资格,还有高级畜牧师、高级考评员证书。主攻奶牛养殖专业的张玉海,主持了系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改革,创造了“4 1 1”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即3年6个学期里,4个学期学理论,1个学期是生产实习,1个学期是企业顶岗实习。

张玉海担任校内奶牛养殖实习基地的技术指导,经常深入周边的奶牛养殖场,了解最新的行情。在他的教导下,班里学生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就业率达100,常常供不应求。

商务管理系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王静,利用暑期时间到北京一家大型旅行社做销售导游,为自己的教学“充电”。

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信息化能力和教学能力,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参加短期或长期实践锻炼。

校内教师走进企业,企业讲师请进校园。通过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开发课程、联合开发新专业,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今年30岁的杨宝强,是河北华网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专职讲师。从2012年起,他就成为公司派往学院的一名驻校教师,只有寒暑假才回公司工作。

杨宝强说,这样讲授更贴近企业标准,学生今后就业更容易找到出口。如今,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聘任的兼职教师已达104名。

《上得了三尺讲台下得了田间地头》相关参考资料:
三尺讲台、田间地头、农技人员 田间地头、田间地头积累经验、田间地头秋的色彩、田间地头收割忙、上得厅堂 下得厨房、上得t台 下得、欺上瞒下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