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廊坊 > 资讯杂谈 > 正文

【历史】廊坊战事:83年前抗击日军的浓烈硝烟

发布日期:2020/7/11 15:29:51 浏览:1129

来源时间为:2020-07-09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军开始全面侵华,7月26日,日军又在廊坊火车站挑起事端,中国军队进行了有效抗击,成为继“卢沟桥事变”之后的又一战,史称“廊坊事件”。然而,对于这段历史中,战事起因、战斗规模、双方伤亡情况,日方报纸、当时的国民党报纸以及国军参战军人数一直出入很大。有一点却是事实:中国军人进行了英勇抗击,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关于廊坊火车站的抗战记忆。

今又7月,83年后,本报记者通过查阅史料、实地踏勘、走访老人,试图解开往日的种种谜团。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这是83年前的《卢沟桥歌》。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1937年7月26日,驻守廊坊的中国军队在廊坊火车站与日寇进行激战,这场战斗史称“廊坊事件”,是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生动缩影,是卢沟桥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三十八师一一三旅的将士们浴血奋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虽然未能阻挡日军进攻华北,也在一定程度上令国民党当局丢掉幻想,下决心抗战,进而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韩宝善向记者介绍当年日军爬上站房时的具体位置。

01

日军突然进犯,廊坊形势告急

盛夏七月,记者来到位于廊坊市区的银河大桥。向西看去,有一排黄墙红顶的平房,被围栏保护起来,里面郁郁葱葱,这就是廊坊火车站旧址。在南侧的铁轨上,不时有高铁呼啸驶过,震耳欲聋的声音仿佛击破时空,将人带到过去。

关于战争的新闻报道是记录侵华日军事实的最强铁证。

在安次区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刘化田的书房里,记者见到了一套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撰、江苏古籍出版社和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旧《中央日报》合订本。《中央日报》是国民党机关报。在1937年7月27日第3版,记者查到了这场战斗的经过。

1937年7月26日,日军占领廊坊火车站。(资料片)

该版面刊登了《日军大举攻占廊坊并在平郊挑衅不已》《日军在廊坊挑衅之经过》等消息。其中一篇新闻指出:“25日下午5时,由津开抵廊坊日军,称修理电话线,拟均下车。我廊坊驻军第三十八师张自忠部刘旅(即一一三旅旅长刘振三),因未奉命,当加阻止,并婉词劝止。该部日军不接受劝告,当即全部下车,将廊坊车站占据,并积极构筑工事,双方即形成对峙状态。至26日晨零时30分,该部日军突由车站用机关枪向我军防地扫射。我方因事前未作准备,伤亡十数名,仍一面向上官请示,一面准备应付,形势严峻。是时,日军每隔数分钟即以机关枪扫射约20分钟,同时有日军铁甲车一辆开至我军阵地附近,开枪射击数十余发,我军迄未还击,直至今晨2时半始应战。”由此,战斗打响。

02

战略位置重要,“廊坊事件”早有预谋

那是一个深夜,住在火车站附近的居民被一阵阵急促的枪炮声从梦中惊醒。这一夜,炮火声、哭喊声、厮杀声此起彼伏。冲天的火光将整个小镇的夜空照亮,很多民宅被烧成废墟。“我家住在铁路南侧的操场胡同,听父母回忆,日本人来得突然,仗打得也突然,居民没时间逃跑,父母就带着哥哥在屋里躲着。”今年81岁的王士森告诉记者。

旧时的廊坊只是安次县的一个镇,规模很小。日军为何要进攻廊坊?这与它的战略位置和当时的局势有关。

“廊坊位于北平(今北京)、天津之间,北宁铁路穿镇而过,扼平津间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刘化田介绍。此时,中日两国军队正在卢沟桥激战,日军急忙调兵增援。但由于中日双方在临时协定中规定“如有日军列车过往,不经廊坊驻军许可不准放行”,而且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也声明不准利用这段铁路作军运。日军援兵只能徒步或乘汽车从天津开往北平。打下廊坊,日军就打通了华北两座大城市之间的线路,进而占领平津地区。可以说,廊坊是日军侵占平津、甚至华北“计划表”中的关键步骤。

老谋深算的日军没有在卢沟桥以外地区扩大战场,也暂时没有利用铁路运兵。这给中国当局造成“卢沟桥事变是地方事件”的错觉,尚未提起警觉,幻想通过谈判来解决冲突。其实,从7月11日开始,日军就不断到廊坊挑衅、侦察,为攻占廊坊找借口、作准备。

03

中日战斗激烈,部队营房遭遇轰炸

战斗打响后,日军由于立足未稳,遭到中国军队的有力回击。但随着日军援军不断到来,中国军队落了下风。

《中央日报》记载:“日军60余名,乘载重大汽车3辆,由津过武清开抵廊坊增援。26日晨5时,廊坊上空忽有由东北飞来日侦察机一架。5时15分,有日军轰炸机4架,飞抵廊坊上空,向我军营房投炸弹达50余枚,我方损失极重。同时,据守车站内日军300余人向我军猛烈攻击。因电话已不通,我前方部队只得沉着应战,坚守原防。5时20分,复有日军兵车一列,上载日兵300余名,铁甲车7辆,上载大炮10门,抵达廊坊。5时25分,有由津新站开来日兵车一辆,上载日军1400余名。日方轰炸机于5时35分飞去,6时10分,日轰炸机4架又飞来,掷弹数10枚。日军大批增员军到达,共达2000余名。我军因日军轰炸及猛攻,伤亡甚重,乃退出营房,在廊坊北宁铁路南北高粱地内布防。10时20分,日侦察机、轰炸机混合队17架飞抵廊坊我军防地及廊坊附近掷弹,同时日军仍向我猛攻,我军民伤亡达千人。截至下午1时许,我军渐向廊坊西北方向集中。”

在报纸的同一版面上,记者还看到了日军通讯社撰写的稿件:“本日拂晓,既经初次轰炸廊坊之华军矣,嗣我空军部队复于上午11时30分,更对廊坊车站附近之华军进行第二次轰炸,致使华军溃不成军,纷纷逃走。现在,来自天津之我部队正在猛烈追击,务使全部溃军一举歼灭而后矣。”

日本侵略者不会想到,曾经为了炫耀战绩、煽动日本人民参战而发行的报刊,如今成了记录自己罪行的铁证。

“你看,这张报纸清晰地印着‘廊坊事件’!”在采访中,北京铁路局退休职工韩宝善向记者展示了他保存的一份《大阪朝日新闻》的影印件。这期报纸以两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此次战斗的图片和文字,其中很多语句充满侵略性。

“大概快到上午8点的时候,中国军队猛烈射击的机关枪又发出可怕的声音,枪弹穿过车站‘噗嗤噗嗤’地打在一所房子的墙壁上,之后又反弹回来,太可怕了……大街上残留的血迹、正在燃烧着的没有爆炸的炮弹、街角处的大坑以及被摧毁的房屋(仿佛)都在惊恐地讲述着刚刚经历的噩梦……”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东京日日新闻》特派员冈部于26日从廊坊发出的报道里,也记录了交战的情形。

不过,记者在冈部的报道中看到,日军挑起战斗的原因竟然是:“25日晚上11时30分,驻屯廊坊的张自忠麾下的第三十八师的士兵约一千人,向我军廊坊监视队五之井部队非法开火。26日凌晨1点5分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开始进行炮击。”这个被颠倒的事实成为日军侵占廊坊的蹩脚借口。

04

局势发生变化,全面战争开启

在平津战局上,廊坊这个小镇是一枚关键的棋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自廊坊战斗打响后,日军在26日下午又制造了广安门事件。然而,国民党当局仍没有看清日军的真面目,而是寄希望于和谈。中日双方于26日曾派人到廊坊调查真相,以期制止冲突,恢复交通。但是,记者梳理时间线发现,日军一边假意和谈,一面仍源源不断地派兵来廊坊增援。

日军爬上廊坊火车站房顶。(资料片)

26日午后,随着中国军队南撤到安次县城,日军趁机占领了廊坊。虽然中日没有发生大冲突,但是日方仍不断开枪。

日军在廊坊火车站架设机枪。(资料片)

局势在27日当天发生转变。《中央日报》在当年7月28日第4版刊登新闻,标题为《昨晨行政院会议何部长(何应钦)报告廊坊军情》。在第3版刊发了头条《平当局拒绝日方无理要求和平绝望准备抗战》,提出一切谈判在27日完全停顿,北平四郊已发生激战。宋哲元拒绝了日军在26日提出的“最后通牒”,发出自卫守土通电,下令第二十九军全体守土抵抗。通电还提到了廊坊事件:“(日军)于25日夜,突向我廊坊驻军猛烈攻击,继以飞机、大炮肆行轰炸。”此时,日军继续增兵,不断向北平逼近。

在同一天,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二十九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28日上午,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中国军人奋起抵抗、血染沙场,然而没能阻止日军的进攻,29日,北平沦陷,宋哲元离开北平;30日,天津失守。

华北陷入全面危机后,1937年8月13日,上海淞沪会战打响。这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会战,标志着“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危机孕育生机。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空前团结,国共两党再度携手。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主力在朱德、彭德怀率领下相继挺进华北抗日前线。9月中旬,太原会战爆发,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05

沦陷后的廊坊,处处涌动抗日怒潮

“我没有亲历这场战斗,但日军占领廊坊后的种种暴行,我亲眼见证。”王士森回忆说,“那时,日军不仅在军事上对百姓进行统治,还在经济、文化上大肆施行侵略活动。我从小被逼着学说日语,一家人受尽欺辱,靠着亲戚的接济度日,我的大舅被日本人用绳子活活勒死了,二舅被日本人抓到兵营里喂狗,家人花了好多钱才营救出来,可是他的腿已经废了……”说到这里,老人的眼睛湿润了。

罪恶昭昭,罄竹难书。据廊坊党史部门调查统计,仅抗日战争爆发初期的2个月时间里,日军在廊坊境内制造惨案342起,杀害无辜百姓5000多人,抢掠和毁坏物资难以数计。在这8年抗战中,日军在廊坊伤亡无辜百姓有据可查的60010人,强征去日本做劳工和在本地修碉堡等劳工201万人,损毁土地15万亩,毁坏庄稼67万亩,焚烧房屋14.1万间……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沦陷不代表彻底地沉沦,新一轮战斗已经开始。廊坊人民化苦难为民族复兴的斗志,不断掀起抗日怒潮。廊坊各级抗日武装不畏牺牲、英勇善战,有效地钳制了日军大批兵力,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誉为“插在敌人心脏里的尖刀”,涌现出了魏大光、胡春航、王少奇、黄诚等众多抗日志士。

尾声

呼唤刻石建馆,铭记历史

滔滔历史长河,巍巍砥柱中流。如今,硝烟已经远去,时代的列车正滚滚向前,我们该如何纪念那段战争岁月?

“2002年,出于安全考虑,廊坊火车站过街天桥被拆除。那棵在炮火中幸存下来的百年大槐树,也在2009年被砍倒。现在,火车站只剩下站房、锅炉房等建筑物。你看,这是日军登上站房的照片,这房子经历了战争和岁月的洗礼,还是老样子。”行走在老三角地,韩宝善感慨地说。

作为一名在铁路上工作了30余年的老职工,韩宝善对火车站有着特殊的感情。近年来,他收集了很多关于火车站的资料,特别是83年前的这场战斗,他搜集到很多珍贵的图片和视频史料,还找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