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廊坊 > 百姓生活 > 正文

治霾“先锋队”从廊坊出发

发布日期:2017/10/17 12:16:00 浏览:986

需要在现场会商,调度会经常要开到后半夜,有的高龄老专家困倦地坐在椅子上就打起了盹儿。

专家组在廊坊的工作刚起步时,经费没有到位。60多名专家自掏腰包集资700多万元维持团队运转,还自发捐出总价值2000万元的仪器设备。他们不舍得买好的“膜采样”机器,只能买相对便宜的手动采样机。每一次空气污染过程里,他们要24小时不间断做“膜采样”,而手动采样膜需要一个小时就人工换上一张膜,工作人员就整夜不能睡觉。直至现在,专家组的核心专家们一分工资没有拿过,除了给招用的30多名工作人员发工资,团队的经费都用做更新设备、购买仪器。

“项目刚启动时,专家们往来廊坊都是自己掏路费,自费吃住,从不给团队添负担。这些外来的专家能够为改善廊坊的空气如此无私奉献,让我们廊坊人非常感动!”李春元介绍,好几次王奇锋由于久未回家和妻子闹别扭,都是他在中间当“和事佬”。有一次,龚山陵博士旅居加拿大的妻子回国看他,正赶上廊坊污染严重,龚博士在专家组开会直到第二天凌晨4时,和妻子竟没吃上一顿饭。

每天清晨6时,专家组的部分人员就已进入工作状态。他们整理分析当天的空气质量数据,早7时要把当天的污染防控建议发到廊坊市政府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群里。“我们大气污染防治有若干个工作群,24小时都很活跃。发现污染源就在群里及时上传相关信息,相关部门就会及时进行处理。重污染天气过程前,一般做到早预报、早响应、出准招、早防控。”监测治理部经理杨朴介绍。

专家组与廊坊的牵手,绝非偶然。“我们一直坚守在廊坊,出于一种感动!感动于廊坊干群上下对科学的尊重,对治霾工作的支持理解!”王奇锋介绍,廊坊市委书记、市长几乎每天必亲自打电话和他沟通情况,还经常嘘寒问暖、关心他的个人生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周周调度、“挂图作战”,重污染天气时昼夜调度、值守一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遇到治霾难题主动向专家们询问举措,老百姓渐渐开始多乘公交少开车……

付出总会有回报。在专家组与廊坊市同心治霾的辛勤努力下,2016年,廊坊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22.4,在京津冀13个国控城市中排列第一名,成为河北省首个退出全国74个重点城市“倒排前十”的城市。今年上半年,历经9轮极端天气考验,廊坊持续退出“倒排前十”。

通过在廊坊的成功实践和孵化,专家组已将专家团队发展至200余人,将治霾战场延伸到全国4个省(市)、30余个市(县、区),“廊坊经验”为各地科学治霾、协同治霾提供了典型示范样本。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主任王晓利说:“廊坊市签约专家组全程引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成了‘政府 公众’‘传感器 大数据’‘互联网 生态环保’、技术指导与效果考评相结合的大气污染治理新模式,把科学管理和科学治污无缝对接融为一体,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

几年来,专家组申请获得了“环境监测无人机专利”“空气质量智能管控平台软件著作权”等十几项国家专利,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了10多篇治霾学术论文,先后研发出专门用于监测管理的无人机、传感器、监测仪。他们还走进社区宣传“治霾”,并与廊坊市有关人员一道,把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治霾好办法用小说的形式记录下来,创作出版了《战霾三部曲》,销量目前达到15万册。

对于眼前的成绩,“ ”专家联谊会副会长、专家组组长甘中学并不满足:“在科学治霾方面,仍然有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比如,大气污染物不仅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还有生物氨等多种污染物。在一个空间里,这些污染物到底怎样相互作用、相互反馈,这些将是解决雾霾问题的关键所在。”

专家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共识:解决雾霾问题的根本还在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根本转变。为此,今年5月,专家组在廊坊建立起由市政府资助的廊坊智慧环保产业研究院,一方面对当前的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为廊坊等地未来产业转型谋划更广阔的绿色发展思路。

据悉,该研究院集合了国家环境能源领域顶尖专家的研究力量,面向全国开展大气污染、水治理、土壤修复咨询工作,重点研究环境基础理论、环境大数据运用、智能环保装备设计、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前沿应用。这支治霾“先锋队”的成员们期望,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在廊坊真正落地实现产业化,让绿色梦想在廊坊开花结果。

文/卢艳丽、李娟、樊博图/樊博、金志超)

《治霾“先锋队”从廊坊出发》相关相似阅读参考资料:
铁腕治霾、2017年西安市治霾目标、治霾、西安市铁腕治霾、陕西省铁腕治霾2017、铁腕治霾保卫蓝天、西安铁腕治霾、2017年西安治霾目标、最严治霾季

上一页  [1] [2]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